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2015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隆重颁发

2015-11-08

2015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于11月8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国家科技部登记同意,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2年起正式设立的科普类奖项,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本市首个市级科普类奖项,共设有“科普杰出人物奖”、“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和“科普传媒奖”四类。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方面是为奖励在上海科普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关注并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来,从而加速上海科普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挥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使社会资源在科普事业中汇集、培育、探索和实施,为政府科普奖励提供“拓荒地”与“蓄水池”。

今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于5月份正式启动申报程序,在社会各界的响应和配合下,共收到116个推荐申报项目。经过材料审核环节,于7月22日起实施评审工作,评审程序分为初评、复评、终评和奖励委员会审议四个阶段。整个评审过程充分体现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邀请多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评审工作。最后,经奖励委员会的审议,共评出含提名奖在内的51个奖项。

陈晓亚院士的“植物科学与植物转基因技术对生态文明的影响”项目,薛永祺院士的“光电遥感技术的科学宣传与普及应用”项目共同获得本年度“科普杰出人物奖”。

邹世昌院士的“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广大青年投身祖国科研一线”项目,汤庆娅的“上海市学生超重肥胖群体干预”项目获得本年度“科普贡献奖(个人)”一等奖。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打造妇女儿童健康科普教育平台”项目获得本年度“科普贡献奖(组织)”一等奖。

获得本年度“科普成果奖”一等奖的项目是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和辞书出版社的《家庭医学全书》(第四版)、《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新华社女记者238天的南极、北极之旅》;“科普传媒奖”一等奖的得主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名医》系列健康科普栏目。

本次评审工作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渠道多、内容广。申报项目来源于政府、研究所、大学、中学、医院、企业、出版社、博物馆、社会组织等单位渠道,科普内容既包含有天文、纳米、尖端物理等高新科技,又包括有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等生活热点,覆盖物理、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环境、医学、社会等多门学科。

二是视野宽、层次高。申报的项目中一方面包括历届曾获得或准备申报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的重大重点项目,含金量高,首次创记录的有三位院士申报并分别获得杰出人物奖和科普贡献奖个人类一等奖。另一方面,首次有多项基层街道人员和组织的项目获奖。这体现了创新奖既聚焦高端成果,也褒扬基层奉献,有高度,也有厚度。

三是标准严、形式新。本年度杰出人物奖的评选由往届的直接申报,调整为由多名院士、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推举而出,评选形式更为严格,进一步增强了科普奖的公信度。同时,主办方在评选过程中,注重每个环节的科普宣传、推广和辐射,11月8日的颁奖典礼也是一个科普宣传的舞台,部分获奖项目用新颖的展示形式让大家感受到科普带来的魅力。

2015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评选活动圆满落幕,2016年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也正式启动。在上海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将继续表彰和激励上海科普工作者及其组织所申报的科普项目,通过优秀项目实施,为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助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本网站由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