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于12月15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隆重举行,表彰为我市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振聋发聩,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而想要发展科技,鼓励创新,形成适合科创发展的土壤,“科普工作”是重要的第一步。作为上海科普奖励的“拓荒地”和“蓄水池”,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国家科技部登记同意,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正式设立的科普类奖项,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上海成立最早、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市级科普奖项之一。设立这个奖项,一方面为调动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从事科学传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与加速上海科普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旨在发挥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作为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凝聚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普事业中来。
本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申报工作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在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下,经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市级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各区政府及科委、科协、各市级协会、学会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个人)等推荐,共收到242个项目,比2017年多出25%。评审程序分为初评、复评、终评和奖励委员会审议四个阶段。整个评审过程充分体现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邀请包括院士在内的75位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进行评审工作。最终,经奖励委员会审议,共评出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含提名奖在内的116个奖项。其中科普杰出人物奖2项;科普贡献奖(个人)15项;科普贡献奖(组织)3项;科普成果奖15项;科普成果奖(睿宏影视专项)1项;科普传媒奖6项; 科普管理优秀奖14项;22人获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个人);3支团队获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此外有35名个人或组织获得提名奖。
获得本年度“科普杰出人物奖”的是许智宏和孙颖浩两位院士。许智宏院士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在专心科研的同时,也不忘作为一名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人对于生活、环境、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孙颖浩院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长期与病患打交道,但在提高自己医学素养的同时,从业40年以来,他一直坚持结合自己的医学专长进行科普工作,经他治疗的每一个患者能够对医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普遍的认知。
获得本年度“科普贡献奖(个人)”一等奖的是程蔚蔚的“关注妇女儿童科普教育”和刘夙的“探秘生命世界的奥秘——生物系列科普图书的出版”。获得本年度“科普贡献奖(组织)”一等奖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面向青少年的中医药科普体系建立与实践”。
获得本年度“科普成果奖”一等奖的项目均来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分别为《中国是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和《活到100岁》。获得“科普成果奖(睿宏影视专项)”一等奖的是上海科技馆的《黑颈鹅》。获得本年度“科普传媒奖”一等奖的是沪杏科技图书馆制作的“上海科普——爱生活”栏目。
获得本年度“科普管理奖”一等奖的是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济宇,他们都是生产生活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
获得本年度“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个人)”一等奖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救志愿先锋队苏爱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及应急”志愿者服务队郑继翠、上海科普志愿者服务总队于小云和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许立。获得本年度“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一等奖的是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总队。
本年度评审工作呈现了三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着眼于“基层”。在今年启动工作前夕,为提高宣传力度,项目征集工作就面向上海16个区科委、科协,通过他们完成由下属单位到基层单位的层层转达。同时,通过深入基层挖掘,将评奖范围进一步扩大等激励措施,提高各区科普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挖掘出更多科普工作人才,激励更多科普骨干。
二是突出了“鼓励”。媒体不仅是传播载体,更是科普工作的实践主体。为了突出媒体的传播效应和科普工作落地,基金会调整了科普传媒奖的授奖数量,以鼓励更多媒体单位进军科普事业中。
三是关注了“团队”。科普团队工作已经不是一场报告,一批专家宣讲,团队力量已经延伸到方方面面,尤其是社会团体的贡献在逐步扩散。关注组织科普志愿者团队,发挥团队力量的独特优势,为此在“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中增设“团队奖”,鼓励更多团队力量投身科普领域。
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评选活动圆满落幕,2019年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也将正式启动。在上海着力推进全民创业,科技创新的“双创”理念进程中,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将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各领域、各基层力量投入到科普工作中去。以科普实践力量、科普创新项目的发展,带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实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世界卓越城市建设目标,提供更加优渥的土壤,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